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关于湖北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新闻详情

关于湖北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0日 浏览:

发布时间:2013-01-07  发布部门:成果处

 

根据《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2]59号)要求,经组织单位申报并评审,现推荐“野生稻种质资源发掘与抗褐飞虱基因研究和利用”等18个项目申报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为确保国家科技奖励的公正性,现将湖北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天。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主要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或项目主要内容有异议,可于2013115日前,以书面形式直接送交省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推荐国家科技奖励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应在其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完成人、完成单位及项目简介。请相关单位于2012120日前将公示结果以书面形式报送至省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否则不予推荐。
联 系 人:陈汉梅
联系电话:027-8713971
    真:027-87135669
电子邮箱:hanmei.chen@139.com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昌水果湖南苑村52号,430071
                                                   2013年1月7
附件:
湖北省推荐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项目(人选)
一、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
项目名称:野生稻种质资源发掘与抗褐飞虱基因研究和利用
主要完成人:何光存、陈荣智、杜波、郝培应、张维林
所在单位:武汉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创新野生稻基因发掘技术,转育、鉴定和命名了抗褐飞虱基因Bph12Bph14Bph15,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7Wbph8、抗白叶枯病基因Xa29等多个重要新基因,在国际上克隆了第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l4,揭示了褐飞虱取食激活SA信号途径、调控水稻转录组、诱导胼胝质堵塞筛管的抗虫机制。项目还克隆了OsUgp1等多个重要基因。研究成果在PNASPlant CellPlant PhysiolSCI刊物上发表论文41篇,他引500多次,为我国抗褐飞虱水稻育种提供了急需的基因和分子标记,推动了我国水稻抗褐飞虱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快速发展,确立了我国抗褐飞虱基因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
项目名称:夸克胶子新物质形态中细致平衡的喷注能量损失及其层析研究
主要完成人:王恩科、张本威、张汉中
所在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中夸克胶子新物质形态的部分子喷注淬火现象。发展出有限温度密度的量子色动力学理论框架下的具有细致平衡效应的喷注能量损失;提出了被后来广泛应用的核修正因子新观测量,引导出喷注层析新研究方向;揭示出重夸克能量损失的质量效应。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6篇论文,单篇最高他引次数近200次。
项目名称:固体地球潮汐形变及其动力学机制
主要完成人:孙和平、许厚泽、汪汉胜、徐建桥、雷湘鄂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科学贡献有:(1)建立了亚洲大陆唯一的国际重力潮汐基准;(2)发展了基于小参数扰动法和考虑液核共振效应的固体地球潮汐理论和实验模型,提出了考虑地幔横向非均匀特性的冰川均衡调整模拟理论;(3)用重力技术检测到液态地核和固态内核的动力学现象,获得了核幔边界黏迟度。成果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发表论文217(其中SCI论文70),已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2项。项目成果为认识地球动力学过程和内部结构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起引领作用。
二、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
项目名称: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
主要完成人:杨代常、谢婷婷、何洋、宁婷婷、施倩妮、刘静茹
所在单位:武汉大学、武汉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胚乳特异性启动子表达,蛋白质定向储藏和目的基因密码子优化等综合技术,发明了水稻胚乳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的高效表达技术、小分子多肽表达技术、水稻种子高效提取和纯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工艺及其工艺流程。共申请了国家专利7项,其中已授权3项;申请国际专利8项,已授权4项;发表论文SCI论文6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于2007年开始开发应用,已用于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和其他血浆蛋白质,可解决我国对HSA大量需求和血液制品安全隐患,目前已作为工业试剂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项目名称:重大机械装备光纤传感在线运行状态监测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周祖德、姜德生、刘泉、梁磊、肖汉斌、李政颖
所在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传统传感和常规光纤传感存在的问题,先后发明了针对动态负载、复杂结构和运动部件的监测技术;用于恶劣环境中大应变、温度场变化、分布多点测量的系列光纤光栅传感器;适用于多参量、大容量、多通道、高精度、动态传感信号的嵌入式高速解调理论及高性能解调系统;基于多参数信号传输、多传感信息融合和分析的专家系统,创建了一线多点、动态多场的大型机械装备状态监测与评估诊断的新原理和新方法,解决了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分布式、动态在线监测难题。总体技术在港口机械、工程机械、海洋平台以及国防装备等不同领域近10个大型装备成功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项目名称:大坝新老混凝土密合的施工工艺、应力消散材料及无盲区布料设备
主要完成人:周厚贵、谭恺炎、程雪军、程润喜、石义刚、马金刚
所在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该项目针对大坝新老混凝土结合这个世界难题开展研究,发明了基于标准锯割面的粘结试验方法、混凝土开裂荷载测试方法,破解了新老混凝土结合的内在机理,发明人工键槽成型“锯割静裂法”施工方法、混凝土通水冷却智能控制系统、复杂空间无盲区混凝土输送方法及其设备、应力吸附型界面密合剂,达到新老混凝土联合受力、增强界面的作用。
项目名称:工业脉冲光纤激光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和应用
主要完成人:闫大鹏、闵大勇、刘晓旭、李立波、李成、闫长?
所在单位: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
项目简介:工业脉冲光纤激光器是最新一代节能环保激光器,我国每年进口近万台,针对重大需求,攻克了高功率双包层光纤侧边耦合、增益光纤光子暗化测试、主振荡级与放大级之间无在线隔离器三大技术难题。研制出10W-100W工业脉冲系列专利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相关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获行业标准1项。在国内外150多家用户推广使用,实现销售收入近7.6亿人民币,并迫使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下降60%。推动我国高端激光应用装备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
三、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
项目名称:棉花种质创新及强优势杂交种选育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张献龙、聂以春、朱龙付、郭小平、卢怀玉、刘立清、林忠旭、涂礼莉、杨国正、金双侠、杨细燕、邹勇、余宏章、袁道军
项目简介:通过研究上、中、下游结合创新棉花种质资源和理论,提升育种的遗传基础;进行育种方式创新,培育出5个高产、多抗、优质性状协调的强优势棉花杂交种;品种的高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项目名称: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培育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肇庆学院、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淮安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黄石市富尔水产苗种有限公司、黄冈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桂建芳、周莉、王忠卫、戈贤平、陈学年、钱雪桥、叶金明、周凤建、刘远豪、龚新福、李伟、李志、魏丽华、翟艳花、王达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水产养殖学的水产品种选育技术领域。项目针对鲫鱼养殖区域广、养殖总量大,同时又出现品种混杂、养殖急需新品种更新的严峻现状,通过银鲫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两个克隆系间的有性交配,筛选出优良个体经5代单性雌核生殖扩群,形成了一个新的克隆系。新克隆系在分子标记检测下经多年生长对比试验和其它经济性状比较评估,发现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于2008年被审定为水产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研究进一步揭示异育银鲫“中科3号” 培育形成的机制是A系银鲫的精子在D系银鲫的卵质中通过雄核发育产生,是一个新的银鲫核质杂种克隆。与已大面积推广的高背鲫相比,其生长速度平均快20%以上,出肉率高6%,遗传性状稳定。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农业部近三年来推介的渔业主导品种,在全国23个省市已推广养殖苗种超过210亿尾,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近三年共新增利润120多亿元。
项目名称:大型捣固炼焦及能量流有序回收化学产品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张家港长力机械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光华、王登富、何选明
项目简介:针对世界上优质炼焦煤资源逐年枯竭和能量流无序化回收化学产品现状,项目研发出低品质煤捣固炼焦;化学品有序化回收;废水再生处理循环利用的新理论、新工艺、新设备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显著促进了焦化行业的科技进步。
项目名称: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
主要完成人:唐辉明,胡新丽,廖声银,苏爱军,孙仁先,王亮清,吴益平,曾志刚,高改萍,任青阳,程永进,熊承仁,章广成,李长冬,吴 翔
项目简介:系统开展了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与应用研究,提出了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控体系,研发了滑坡地质灾害多场特征信息的勘察与监测新技术,创建了基于滑坡地质灾害演化阶段判识的预测预警系统,提出了基于滑坡-抗滑结构相互作用机理的防治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滑坡地质灾害防控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成功预警一批滑坡地质灾害,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主持100余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节省了大量工程费用,取得了突出的工程应用效果。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主编或参编有关地质灾害规范8部,促进了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技术进步。
项目名称:功能可视化高效疏解客流及桥建合一铁路车站设计建造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铁路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郑健、盛晖、张琨、刘云强、韩志伟、胡小勇、陈保勋、陶勇、金福海、黄刚、赵鹏飞、张志阳、史娣、王辉、高纯
项目名称:高效低耗流化床燃煤工业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天元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陈汉平、张世红、刘德昌、陆继东、杨文、石虹、任鲁军、黄琳、吕雪峰、赖有华
项目简介:该项目属能源动力工程技术领域,工程热物理学科,燃煤动力与热工设备。该项目以流化床燃煤工业设备的高效低耗与高质化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为突破口,攻克高效分离循环燃烧、低能耗强化燃烧、劣质煤高质化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解决流化床燃煤工业设备在替代低效锅炉、改造现有锅炉、开发新型炉窑等节能改造工程和劣质煤综合利用中的技术瓶颈。开发了下排气旋风分离、双通道惯性分离、导流返料等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能够满足我国量大面广燃煤工业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劣质煤综合利用需求的下排气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双通道复合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和两段燃烧流化床高温烟气炉技术。该项目广泛应用于热工、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并出口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20多个国家,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达到了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名称:肾上腺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张旭、马鑫、李宏召、傅斌、徐华、张国玺、王保军、史涛坪、郎斌、叶章群
项目简介:该项目从肾上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入手,发现肾上腺周围存在“三个无血管平面”,沿此平面分离和显露肾上腺,可有效地避开重要脏器和大血管。以此发现为基础,创建并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ARA),并进一步扩展该手术的适应症,以ARA的深入研究为基础,项目组率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单孔ARA和经阴道自然腔道辅助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突现极致美容。目前ARA已经成为国内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通用术式,彻底改变了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治疗模式,迅速提高了国内肾上腺微创外科的水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名称:肝脏、胃肠道疾病发病机制及微创诊疗的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科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王国斌、汤绍涛、李龙、陶凯雄、童强松、邹伟平、蔡开琳、李时望、王勇、阮庆兰、毛永忠、李帅、夏泽锋、吴轲、李桉树
项目简介:本项目组系统探讨了肝脏、胃肠道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就微创技术在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推广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肝癌及胃肠道恶性肿瘤免疫逃逸的信号通路研究;2. 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3. 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的研究;4. 胆道闭锁微创手术治疗研究;5. 胆道闭锁终末期患儿肝脏移植相关研究;6. 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及胃肠道恶性肿瘤微创诊治研究。
项目名称:光纤工艺及装备TS-SEED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李诗愈、王彦亮、陈伟、史惠萍、戚卫、余志强、伍淑坚、罗文勇、殷江明、熊向峰、胡鹏、王冬香、严勇虎、刘志坚、刘骋
项目简介:该项目完成了“光棒光纤及装备”自主创新,已授权发明专利13项,突破了国际光纤巨头的技术封锁,解决了光纤行业瓶颈及专利壁垒问题。近三年销售收入20.8亿元,研制49项标准,形成技术辐射,促进光纤光缆行业发展。
项目名称:面向服务架构的新一代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及其示范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武汉大学,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邵振峰,李德仁,胡瑞敏,李宗华,仲思东,彭明军,陈军,李大军,谭成国,蔡列飞
项目简介:本项目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主要创新点包括:融合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数据,为城市级用户提供厘米级分辨率的可量测实景影像服务,并以在线共享、离线共享和服务定制3种方式为各行业应用系统提供强大基础支撑;在全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率先提供从室外到室内的精细三维模型服务;提出并实现数字城市数据库中多源多尺度地理数据的在线联动更新方法;先于Google和微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可量测实景服务,并率先实现数字城市中多传感器信息的接入和融合。项目申请国内外专利、软件著作权各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并获得2012年国家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成果在数字泰州、数字武汉、智慧九寨沟项目建设中得到应用,并推广到南京、广州、深圳、徐州等城市。
四、拟推荐国际合作奖人选
Fabio Rocca,意大利籍,男,19401月出生,电子工程学博士,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雷达遥感领域国际顶尖专家。Rocca教授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和推动中欧科学交流与合作,自2004年起在中国科技部―欧洲空间局合作“龙”计划一、二期中他一直担任“地形量测”主题欧方负责人,与合作方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一道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有力提高了我国在雷达干涉测量技术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了该技术在城市沉降及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深入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Rocca教授致力于中国雷达遥感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推动中欧双方深入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十堰企业培训   十堰项目咨询   十堰管理咨询   十堰认证咨询
版权所有:十堰阳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鄂ICP备12002301号-3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料来自互联网,转载时会注明出处;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gb:music}